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行业政策

【双碳解读】2024影响全球碳中和的十大时政事件

阅读次数:89

1、中国首部《能源法》诞生,确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制度体系

历时近20年,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由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能源法出台前,中国已经制定电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等能源领域的单行法。不过,这些法律颁行时间相对较早,对标新时代能源发展的需求,仍需一部基础性法律为我国能源发展提供指引。能源法的出台,有效填补了能源领域的立法空白。

能源法的出台,完整地确立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制度体系,明确了能源绿色发展的目标和责任,分能源品种明确了水电、风能和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各类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要求,同时强化了能源绿色消费的技术和机制保障。

2、中央对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2024年7月18日,二十届三中全毁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决定》在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方面,明确了建立“一个新机制”——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两个碳体系”——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三个碳制度”——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碳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

7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

《意见》围绕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等5大领域,以及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等3大环节,部署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决定》和《意见》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将对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产生极其深远影响。

3、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公布,碳市场进入“法治化”时代

全国碳市场于2021年7月正式启动,三年后,《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于2024年1月25日正式签署通过,并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该《条例》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首部专项法规。《条例》在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等原则下,明确了各部门监管职责和交易制度,细化了重点排放单位义务,强化了法律责任,加大了对碳排放数据造假等行为的惩罚力度。

《条例》的出台对我国双碳目标实现和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自此,我国碳市场进入“法治化”时代。

4、暂停七年后,中国CCER市场正式重启

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市场)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8月23日,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正式发布了关于受理自愿减排项目与减排量申请的公告,全国CCER项目和减排量申请登记正式启动。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互为补充,共同构成我国完整的碳交易体系。我国的CCER体系于2012年启动建设,2015年进入交易阶段,2017年暂停签发,就没有再重新启动,主要原因有多个:一是多部门协调,需要时间周期较长,二是目前政策所涵盖的方法学等技术文件还没有确定,CCER政策需要与其协同。

推进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有利于支持林业碳汇、可再生能源、甲烷减排、节能增效等项目发展,激励更广泛的行业、企业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5、我国风光发电装机提前六年完成2030年新能源装机目标,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新能源产业链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合计达到11.8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装机;至7月底,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合计达到了12.06亿千瓦,提前六年多实现了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目标。

此外,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太阳能光电元件产量连续16年位居世界首位,为全球提供了70%的太阳能光电元件和60%的风电装备。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35.2%,在主要经济体中位居第一。

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快速跃升发展,为我国和全球能源绿色转型、保障能源供应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重要贡献。

6、特朗普再次上任美国总统,全球迎来“气候炸弹”?

2024美国大选落下帷幕,美国前总统、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时隔四年,再次入主白宫。他的再次上任,不仅会重塑美国的气候进程和能源格局,还将重塑全世界的气候进程和新能源贸易格局。

特朗普的执政风格,与民主党拜登迥然不同。拜登任内期间,美国通过重返《巴黎协定》、制定新的碳排放目标、签署通过《 通胀削减法案》等一系列举措开启了 “绿色新政”;启动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气候投资。

而作为气候行动“反对者”,特朗普无疑会对美国的清洁能源政策、绿色转型以及拜登的绿色遗产带来巨大的冲击。他的过渡团队已准备了一系列关于气候和能源的行政命令和公告,其中包括再次让美国退出《巴黎协定》;批准新的液化天然气(LNG)项目的出口许可,增加美国沿海和联邦土地上的石油钻探。此外,特朗普还计划废除拜登政府的一些关键气候立法和法规,如电动汽车的税收抵免和旨在逐步淘汰煤炭和天然气的新清洁电厂标准。

7、COP29启动全球碳市场,并就气候资金新集体量化目标等达成共识

11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开幕。

开幕当天,缔约方就《巴黎协定》第六条第四款机制(即《巴黎协定》6.4条)下的碳信用标准及其动态更新机制达成共识,标志着全球碳市场机制取得重大进展。

《巴黎协定》6.4条作为COP29关键优先事项之一,具有推动全球减排、降低减排成本的潜力。在本次会议上,监督机构针对第6.4条下的碳信用机制提出了一套标准。

此外,大会最终通过了气候融资新集体量化目标(NCQG)的决议。在最终决定中,资金目标包括两层。外层是一个至少1.3万亿美元的“愿景”,它包括来自公共和私有资金的所有来源,其规模看似可观,但缺乏约束力。内层才是严格意义上的新资金目标,规模从上一版的2500亿提高到“至少3000亿”美元,但仍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求有很大差距。

8、七国集团达成2035年退煤协议,英国关闭最后一座煤电厂

4月30日,包含美、英、德、法、日、意、加在内的七国集团(简称“G7”)气候、能源和环境部长会议达成一致并发表联合声明:同意在2035年或在与控制温升在1.5°C之内的时间表一致的情况下,淘汰能源系统中现有的未经减排措施的燃煤电厂;在此期间,尽可能减少能源系统中未经减排措施的燃煤电厂的使用,以保持温度上升限制在1.5°C之内。

这是G7联合声明中首次写明关停燃煤电厂的时间结点。这也是工业化国家向全世界发出减少煤炭使用的强烈信号,摆脱煤炭将有助于加速投资从煤炭转向清洁技术。

2024年9月30日,英国关闭了位于诺丁汉郡的最后一座煤炭发电厂,标志着其142年燃煤发电时代的结束,也成为G7中第一个实现“退煤”承诺的国家,表现出了其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姿态。

9、欧盟《净零工业法案》、《关键原材料法案》正式生效,加剧全球绿色科技竞赛

2024年5月27日,欧盟理事会正式通过《净零工业法案》,包括《关键原材料法案》、《净零工业法案》和欧盟电力市场改革法案在内的欧盟绿色协议工业计划的三大关键立法均已完成立法批准。

《净零工业法案》支持一系列战略净零技术,包括太阳能光伏和热能技术、陆上和海上可再生能源、电池和储能、热泵和地热能、电解槽和燃料电池、沼气/生物甲烷、碳捕获和储存 (CCS)、电网技术,并详细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行动来支持这些技术在欧盟的发展,引导成员国建立“战略项目”来支持净零技术等。

《净零工业法案》旨在提升欧盟的工业竞争力,被视为是对美国由《通胀削减法案》带来的大规模绿色补贴计划的强势回应,并为企业提供可以媲美美国或者其他国家提供的补贴。

《关键原材料法案》的通过将会对全球产业链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将进一步改变各国在国际贸易分工体系中的角色以及权重且法案具有较强的指向性,我国的光伏、锂电池、电动汽车都与这些法案内容相关。

10、欧盟对华电动车挥舞关税“大棒”,最高45%,全球绿色贸易壁垒不断提高

当地时间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消息称,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BEV)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根据终裁结果,在中国生产电动汽车的厂商将面临7.8%到35.3%不等的额外关税,并与原有的10%欧盟汽车进口正常关税相叠加,最高税率将达到45.3%。

在关税生效后,欧盟及其第二大商品贸易伙伴中国仍将继续进行谈判,以寻求替代解决方案,但这些谈判迄今为止未能取得突破。

面对这样的税收增加,无论中国车企选择将新增税额完全转嫁给消费者,还是通过减少自身利润来吸收这部分成本,都可能导致中国电动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


来源 :碳中和服务圈


关于康派智能
康派智能成立于2013年,专业的工业能碳管理系统软硬件一体化服务商。为全球用户提供能源管理系统、双碳管理平台、智能运检管理系统、设备健康管理系统、能耗在线监测系统、能源物联网设备、电能质量监测和治理等软硬件产品及系统集成服务。公司以“让能增效更简单”节为使命,为企业能源的高效使用和双碳目标的达成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添加企业微信

免费获得方案及报价

免费热线 400-0371-828

客服热线 19149444863

在线留言免费获取方案报价
您的姓名
您的联系方式
公司名称
您的需求